客家美食歷史─客家小炒歷史

想必提到客家美食,大家一定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客家小炒。那究竟從何時開始客家小炒被發明出來呢?第一盤的客家小炒是在那裡炒出來的?快來跟客家小編一起來看看吧!客家小炒歷史大揭密!

客家小炒為中國傳統客家菜餚「四熅四炒」之一,在台灣是十分受歡迎的客家菜餚,傳統上使用的食材有五花肉、豆乾、魷魚、芫荽、芹菜、蔥與醬油,而演變至衣食不虞匱乏的現代,亦有人加入蝦皮、紅辣椒、綠辣椒、蔥段等提味,風味更勝以往,且各家有各自獨特的風味。

客家小炒發源於中國華南地區的客家人,後來流傳到台灣的客家聚落,其來源有數種說法,最廣為人知的為: 早年先民拓墾不易,故逢年過節必備三牲,酬謝土地公的庇佑。當時因為在華南山地開墾的客家人活困苦,不常有雞、鴨、魚等肉類食用,只會在重要的婚喪活動才會宰殺牲畜,為了用盡牲畜每一部分,所以便以牲畜的不同部位製作多種菜式。每當祭祀完畢,生性勤儉的客家人就會用這些素材,搭配自家菜園種的青蔥,炒成又鹹又辣、油亮又香氣十足的重口味家庭菜,一方面開胃下飯,使人有充足熱量補充體能,另一方面在沒有冷藏技術的時代,可令飯菜存放較久。

想必經過客家小編的介紹,大家一定對客家小炒有更多的瞭解,如果想要自己嘗試的話,還可以來看看阿基師是怎麼製作這道客家傳統名菜客家小炒!阿基師私房客家菜_客家小炒(影音教學)

資料來源:維基百科

Creative Commons License
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-NonCommercial-ShareAlike 3.0 Unported License.